本文目录一览:

  • 1、都江堰本土文化有哪些
  • 2、都江堰有哪些民风民俗?
  • 3、请问都江堰放水节是什么时候?
  • 4、都江堰放水节- 放水节的由来
  • 5、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的简介
  • 6、哪个晓得四川都江堰有哪些风俗?

都江堰本土文化有哪些

都江堰本土文化有:都江堰放水节、成都道教音乐、传统金铜 *** 技艺、聚源竹雕、柳街薅秧歌等。

1、都江堰放水节

延续二千多年的清明放水节(古代又称“开水节”),源于4000年前的江神信仰和二千多条江水的祭祀。

2、成都道教音乐

成都道教音乐又称川西道教音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宗教音乐。流派纷呈、形式多样、曲目丰富,在中国道教音乐中有着突出的地位与影响。

3、传统金铜 *** 技艺

传统金铜手工艺是在铜工艺品上运用錾刻、镶嵌、错金银等技法,在整个传统金铜手工艺的操作过程中均会用到特殊 *** 的錾子,操作者的手艺要精妙成熟。此种工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具有较深远的历史文化性,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手工艺。

4、聚源竹雕

聚源竹雕是川派竹雕的代表。聚源镇在古代被称为“导江县”,来源于4500年前大禹治水的历史典故《禹贡》记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5、柳街薅秧歌

柳街薅秧歌主要流行于都江堰市柳街镇的民间歌谣,因其主要起源薅秧时节田间地头的传唱,而成为当地薅秧时必不可少的民间文化活动,有极强的针对性,后来逐渐成为当地内容广泛的民间歌谣创作活动。

都江堰有哪些民风民俗?

走人户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年节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况。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称为走人户。届时,一般要带上猪肉、 点心、酒等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买酒,热情 款待。 春倌说春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时间在春节前后。旧时的春倌头 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现在的春倌,装 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 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说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 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拜把子 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又称结盟、结拜、换帖等。流行于四川各地。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 方式结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送节礼 汉族交际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该习俗现仍流行,只是所送礼物随时代发展已有变化。 学三年跟三年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投师学艺一般需三年时间。按习俗,三年之中,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会给少量衣鞋钱和剃头钱,不 给工钱,徒弟出工得的工钱也归师傅。三年期满后,许多徒弟还要跟三年才能独立谋生。这三年里,徒弟相当于半个工人,有一定收入。 办出师酒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 *** 学艺满三年后,如果所学技术已过关,征得师傅同意,便可“出师”。届时,徒弟要大办“出师酒”, 请行内有名气的人来参加,祭祀行业祖师神,酬谢师傅的教艺之恩。徒弟给师傅叩头,送给师傅衣帽鞋袜;师傅退还投师文约,对徒弟说此些 祝愿的话。按规矩,无钱谢师、未办出师酒的,不能算出师。隔代同姓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犍为县罗城、定文、寿保等乡镇。这一带张 姓和吴姓中,保留着隔代同姓的习俗。为了使香火不断,便采取了隔代 同姓的办法。

请问都江堰放水节是什么时候?

中国网3月16日讯“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每逢清明时节,都江堰市便会迎来一年一度的放水节盛大祭祀及旅游活动,以纪念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成都平原的李冰父子。记者从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了解到,2017中国·都江堰放水节将于4月2日盛大启幕。今年的放水节将在往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融合历史文化元素、国际化元素、市场化元素等进行创新升级,为游客奉献一道别样的旅游文化大餐。同时,更多“拴心留客”的精彩活动及美食,也将成为节日期间的主要亮点。

亮点1:更具国际化的视觉感官

目前已选聘部分国际媒体达人,组成专题拍摄小组前往美国太平洋、澳大利亚弗兰克斯顿海滩、俄罗斯莫斯科河、法国塞纳河、德国施普雷河、日本富士湖、泰国湄南河、意大利威尼斯大运河、 *** 迪拜河等9处都江堰的友好国家和国际友城收集“友城之水,友谊之源”,并在4月2日当天,将世界之水汇入岷江,感恩先烈,共同拜水。同时,上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将在现场演艺异域风情节目串烧。

亮点2:浓厚原生态的历史文化体验

今年是都江堰建堰2273周年。这里的每一处穿越了千百年的厚重的历史遗迹,都是古代派往现代的经过历史挑剔地筛选的使节。对于每位有着“穿越”历史情结的游客来说,放水节期间的都江堰无疑是出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在放水节现场,将以舞台分幕剧的形式,深度还原两千年前“古法治水”历史文化。通过《祭祀砍杩槎放水》、《春耕薅秧》、《拜水感恩》、《好一个都江堰》四幕实景画卷,将都江堰的历史文化进行集中呈现。

亮点3:更具观赏互动的踏青采风

据悉,在4月2日—4月4日,在青城山前山景区建福宫广场,道教创使人“张天师”将率“八仙”降临青城山迎接八方游客,送上温馨祝福。同时,还有憨态可掬的熊猫舞、飘逸潇洒的青城太极舞、古法截流仿古展演等10余项互动性群众路演活动。时下正值踏青健身好时节,在杨柳吐翠的明媚春光里,忘记城市喧嚣,来一次清心洗肺之旅,深度体验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在闻名中外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还可以亲近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放松心情,抛洒笑声。

(一)2017中国·都江堰放水节开幕式

活动时间:2017年4月2日上午10:30

活动地点:《道解都江堰》实景演出现场

(二)全市各旅游产业街头全接触展示

活动时间:2017年4月2日—4月4日

活动地点:都江堰市

(三)一曲都江堰唱醉两千年(竹笼舞)

活动地点:南桥广场

(四)仙姿古韵·青城太极舞

(五)古法截流仿古展演

活动地点:宣化门、二环路迎宾广场路口等

(六)熊猫宝贝快闪

(七)郡守巡游千年古堰

活动地点:古城区宣化门→幸福路→玉垒山广场→南桥广场→离堆公园

(洪伟王鹏飞)

都江堰放水节- 放水节的由来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发布时间: 2006-4-5 上午 10:01:27 被阅览数: 11 次 来源: 中国国学网

李冰主持创建都江堰,使长期苦于水旱灾害的川西平原一下成了富庶的、世人瞩目的“天府之国”,人民对他的感戴之情是没齿难忘的。纪念李冰的活动始于何时,史无明文记载,已无从查考。

东汉李冰圆雕石像的出土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说明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代,灌区人民已经开始纪念李冰了。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益州刺史刘季连将都江堰渠首“望帝词”迁到郸县,以原庙改招李冰,名祟德庙。唐太宗时(公元712—756年),褒封李冰“神勇大将军”。玄宗幸蜀,迟封李冰为“司空相国”。唐代“春秋设斗牛”纪念李冰。宋太祖赵匡撤治修崇德庙,扩大了庙基,增塑了二郎像。伏龙构也成了纪念李冰的庙宇。陆放翁有《伏龙洞观孙太古画英惠王像》诗,足以说明李冰在宋代已经封王。宋开宝七年改封李冰“广济王”,定为每年祭招一次。宋代中期改为春秋二祭。宋代的祭招活动,规模宏大。范成大《离堆行》中有“到羊五万大作社,春秋伐鼓苍烟根”的诗句。《独醒记》中说:“水康军祟德庙招李冰父于……词把之盛,每岁用羊四万余头。凡买羊以祭,偶产羊羔者亦不敢留。”

《灌县乡土志》亦说:“唐宗时蜀民以羊把李王,庙前江际皆屠宰之家。”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封李冰为“圣德广裕英惠王”,祭祀规格为“帛一、羊一、系一、登一、删一;箕二、簇二;四、豆四、尊一、爵三、炉一、蹬二”;二郎祭品与冰同。典礼程序为:主祭官公服,行二跪六叩礼,奠帛、读祝;送神、望燎;告礼成,退。祝文为:“维神世德,兴利除‘e。作绷穿江,舟行清宴。灌溉三郡,沃野千里。膏破绵络,至今称美。盐并没开,蜀用以饶。石人镇立,蜀害以消。报祟功德,园朝褒封‘兹值春灌,理宜肃恭’。尚给这种祭把规格一 直沿用到明末。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加封李冰“敷泽兴济通佑王”,并赐“绩垂保障”额。光绪三年(公元1887年)加封李冰“通佑显英王”,并赐“功昭蜀道”额。次年加封为“通佑显惠襄护王”,赐“陆海金堤”额。灌区为李冰立庙很多,称为川主庙。“李二郎:于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御赐“二郎神碑”,称二郎为“川主二郎神”,并钦定了祭文。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国封二郎为“英烈昭惠灵通显仁佑王”。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封二郎“承绩广惠显英王”。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加封二郎“显英普济王”,赐“锦江普佑”额,次年加封为“显英普济昭福王”,赐“安流利济”额。清代的祭把规格是,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准四川巡抚都察院宪德奏请颁定每年“春秋仲月,照吉致祭”。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察捐春秋祭典碑》中定为:“每年仲春仲秋把龙王,次日记(李)王父子。牲用少幸,祭列九品。”每祭由县捐银两,具“猪、羊、烛、富、香、褚以及庶盖”。

1938年,四川省 *** 颁定《祟祀显英王庙伏龙现典‘礼仪式’》。程序为:举行祟把敷泽兴济通佑显惠襄护王、承绩广惠显英普济昭福王典礼,全体肃立;奏乐,设迎神位;还神;授花;引赞导主祭,官恭谊王位前立正;唱纪念歌;进席,献帛;进爵,献爵;进食,献食;主祭官诣读祝位前肃立读祝’;全体向李二郎父子位前行三鞠躬礼;奠爵;焚祝帛;奏乐;设送神位送神(唱民工歌送);礼成,鸣炮。祭:把时·,先到伏龙观祭李冰,再到二王庙祭二郎。官祭一般清明岁修完毕结合放水庆典二道举行。祭完李冰父子后即到杨泅庙江边祭招后鸣饱放水。

官祭之外,还有民祭。传说旧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后两日为李冰生日。因此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川西受益区人民不辞艰苦跋涉,扶老携幼,带着祭品,来庙祭把,每日多达万人以上抓《灌县乡土志》中说:“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至今民祭之日,二王庙里人山人海,香烟缭绕,虔诚之态,令人感动。

将军庙前江边鸣炮放水。随着三声炮响,两岸顿时鞭炮齐鸣,鼓乐喧天,堰工们先卸去压盘石和压盘木,将士埂挖至水面,拆去水面以上搪梁,砍断岭子木、再砍断盘杠结点竹线,拉倒撑子木和座兜,最后用大绳绑住“揭脑顶”,拉倒揭搓放水。砍揭搓放水后,主祭官等即离座策马奔成都;祈求人快水多。堰工们要用竹杆打水头,告诉流水:不要好坏朗不要冲毁桥梁,要安通顺轨,为民造福。年轻人沿江用石于迟打“水脑壳”。有的人放下鸭子,年轻人下水争抢水头鸭’。老人们则争舀?头水”敬神,祈祷五谷丰登。

1949年12月中国入民 *** 与民工一道抢修都江堰,次年清明举行了解放后之一个清明放水节,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李井泉主持庆典,英国《泰晤士报》为重建新闻予以报道。1957年后,修建了节制闸门,都江堰不用全部断流,砍杩槎放水仪式不再举行。

1990年,都江堰市委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决定恢复都江堰清明模拟放水活动。1991年的清明放水节活动丰富多采。‘节日’期间,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清明艺术节、迎春花会,李冰灯会和物资交流会,恢复了仿古祭祀表演,使中外来宾交口称赞放水节是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天府之一盛会”。 1993年的放水节,增设了祭坛,增加了面具舞等表演,城区举行了盛大的文艺表演,街头装饰一新。入夜,礼花冲天而起,灿烂夺目。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对吸引投资,发展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94是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四川省人民 *** 都江堰管理处,都江堰市人民 *** 联合举办规模宏大的都江堰国际清明放水节,更是盛况空前。

都江堰是天府源头,李冰是建堰的之一功臣元勋。都江堰将与世长存,永放光彩,李冰将会永远永远受到世人的顶礼膜拜。

--------------------------------------------------------------------------------------------------

放水节的由来

发布时间: 2006-4-5 上午 10:59:20 被阅览数: 7 次 来源: 央视国际

翻开厚重的中华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中华民族是以农业繁衍生息的古老民族,水是人们最重要的资源。在远古洪荒年代,没有科学知识,每遇洪涝灾害,人们就以为是水神在作怪,为了免除灾难,风调雨顺,就只好祈求虚幻的“水神”,于是古代便出现了“祀水”仪式。传说中的水神叫“河伯”,西门豹治邺说的就是这类故事。

岷江流域也不例外,秦以前的岷江水患无常,沿江两岸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纯朴厚道的人们每到洪水季节总要捧着三牲到河边“祀水”,一年又一年的乞求河神保佑他们。据说李冰的女儿冰儿,就曾作了“祀水”的牺牲品。到了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带领民工,修筑了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从此使得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都江堰延续至今,历久不衰,主要原因就是保持了严格的岁修制度,人们为了纪念李冰,于是将“祀水”改为“祀李冰”。每到冬天枯水季节,在渠首用特有的“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修外江时拦水入内江,修内江时拦水入外江,清明节内江灌区需水春灌,便在渠道举行既隆重又热闹的仪式,拆除拦河杩槎,放水入灌渠,这个仪式就叫“开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正式由官方将清明节这一天定为“放水节”,到了清代又被称为“祀水”,民国后恢复了“放水节”这一称谓。“放水节”是川西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其盛况尤胜春节。

--------------------------------------------------------------------------------------------------

都江堰放水节

发布时间: 2006-4-5 上午 11:00:53 被阅览数: 8 次 来源: 央视国际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的生命线,因此每年春耕前的放水被当地居民视为神圣的节日。

历史上,每年农历三月的清明节都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大典,以预祝当年农业丰收。届时,地方官员要亲自主持放水仪式,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当地群众也自发地组织到二王庙祭祀李冰父子,举办二王庙庙会,又称清明会。

近些年,都江堰市 *** 改民间传统的清明会为 *** 主办的放水节。届时由身着古装的水利官员,仪仗队伍表演放水节的全过程。此间有民间歌舞表演,引人入胜。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的简介

清明放水节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在地都江堰市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历史上,每年农历的清明节在都江堰都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大典,以预祝当年农业丰收,这是川西平原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届时,地方官员要亲自主持放水仪式,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放水节初始于"祀水"。那是因为都江堰修筑以前,沿江两岸水患无常,人们饱受水患之苦,为了祈求"水神"的保护,常常沿江"祀水"。都江堰修筑成功后,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谨,后人为了纪念伟大的李冰父子,人们将以前"祀水"改为了"祀李冰"。当地群众也自发地组织到二王庙祭祀李冰父子,举办二王庙庙会,又称清明会。

每到冬天枯水季节,人们在渠首用特有的"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维修内江时,拦水入外江,维修外江时,拦水入内江。清明节内江灌溉区需水春灌,便在渠首举行隆重仪式,撤除拦河杩槎,放水入灌渠。这个仪式就叫"开水"。唐朝清明节在岷江岸边举行的"春秋设牛戏",就是最早的"放水节"。公元978年,北宋 *** 正式将清明节这一天定为放水节。

清明放水节再现了成都平原农耕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民俗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先贤、崇德报恩的优秀品质,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如今,都江堰终年均可放水。但清明节放水的旧制仍是川西人民值得纪念的节日。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传统和富有巴蜀特色的旅游观光项目,放水节砍杩槎活动仍每年如期举行。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哪个晓得四川都江堰有哪些风俗?

千年“放水节”风俗重现都江堰

4月5日清明节,400多名身着汉代古装的祭祀人员在“蜀郡太守”的率领下重现了一千多年前汉代都江堰“放水节”的盛景。公元前250年,四川的地方长官即蜀郡守李冰带领沿岸百姓修建了都江堰,从此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史称“天府”。当地人为纪念李冰,就将原来的“祀水”改为“祀李冰”。都江堰自修好之日起,就坚持了严格的“岁修”制度:每到冬天枯水季节,在渠首用杩槎截流岷江,以对都江堰进行维修,到次年春天,再把杩槎拆掉,“放水”灌溉。北宋年间,官方正式将清明节定为“放水节”,并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都江堰放水节